在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节点,关岭自治县召开全县民族医生大会,以“守护民族医药的根与魂”为使命,凝聚行业共识,擘画改革新路径。此次会议既是对过往改革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攻坚方向的动员,彰显了关岭在推动民间中医合法化进程中的决心与担当。
改革基石:立法先行,构建民族医药发展“四梁八柱”
关岭自治县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全国率先通过人大立法为民间中医颁发证书,从制度层面打通了持证民族医生的合法行医路径。政策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参照中医诊所标准规范民族医馆诊疗行为,推动医疗责任险落地以化解医患风险,同时启动民间祖传秘方、单方、验方的挖掘与备案工作,为民族药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宣传推广方面,“民族医生成长记”系列报道、“一周一药材”科普视频等项目将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平台推出,《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主编洪国靖先生更无偿为当地医生编辑专著,助力提升学术影响力。抖音团队、自媒体网红资源的引入,将进一步拓宽民族医药文化传播渠道。
攻坚时刻:直面挑战,筑牢行业发展“生命线”
会议直面改革深水区的痛点:当前上级暂停新的报名审核工作,改革成效面临“放大镜”式检视;此前疑似用药负面事件敲响警钟,个别医生存在的开方收费过高、引导购药等行为,以及行业内相互诋毁、过度医疗等苗头,均对民族医药声誉造成冲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议强调,全体从业者需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精神指引,严守法律法规与诊疗规范,在即将到来的重要调研工作中展现专业素养。同时,需回归“医者仁心”初心,通过精进医术、诚信服务积累“金牌口碑”,杜绝唯利是图思想。
未来方向:创新融合,激活民族医药“新动能”
政府将持续扮演“搭台者”角色,而从业者需以“主角”姿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传统民族医药与医养康养、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石板井村医养康养旅居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已提供实践范本。会议呼吁,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让民族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最终实现“从关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景。
结语
关岭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在会上承诺:“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遵纪守法的民族医生。”这场凝聚共识的大会,不仅是一次改革攻坚的动员,更是对“民族医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唯有同心同德、严守规矩、锐意创新,方能守护好民族医药的“根与魂”,让这项“前无古人”的改革事业在关岭大地开花结果。
供稿:关岭仙草丹方民族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