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围场县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召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双月专题协商议政会议。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延禹龙出席会议,部分政协委员,县政府办、水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乡镇代表、政协机关委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县水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汇报了分管领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乡镇代表介绍了本乡镇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并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见解和看法;与会委员围绕精细化调查评估、坡耕地系统治理、侵蚀沟立体防控、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县直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代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围场县作为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减轻汛灾风险、维护生态系统、助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以全域规划、系统治理、生态赋能、产业融合为核心,拿出过硬举措,从保土固土向养土富土转变,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一要固本强基,提升工程韧性构建水土保持“硬屏障”。前瞻布局,加快推进病险堤防工程除险加固,提高我县防汛排涝工程设计标准,提升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堤防防御能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筹措社会多方力量,做好汛前重要河道行洪能力评估,加强干流支流差异化治理,保障行洪畅通,缓解水土流失风险。
二要生态固土,修复自然屏障筑牢水土保持“生命线”。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地形地貌采取多种生态修复工程,针对河流源头、库区周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大植被覆盖力度,采取个性化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方案,增强我县生态区“吸水、蓄水”功能,为水土保持构建稳固的生态屏障。
三要智慧赋能,完善预警体系提升水土保持“软实力”。联防联控,充分用好雨量站、水文站、土壤墒情站等现有气象设施,构建高密度、立体化监测网络,结合我县洪水、地质灾害等特点,开展精细化水土流失风险调查评估,利用全媒体平台,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知识技能普及,广泛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