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小洼村的赤松茸种植园区,大棚里的红褐色“小脑袋”正争先恐后地探出土壤,一簇簇饱满的赤松茸迎来采收季,工人们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挑选、采摘,忙碌的场景透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咱村又新建了11个冷棚,7个用于种植赤松茸,每个占地1.5亩,5月中旬下种,8月初就冒出了鲜菇。”小洼村党员刘爱林算起了收益账,“一个棚能产8000斤鲜菇,市场价每斤7到11元,全都通过订单卖到了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销路不用愁。”
这红火的产业,离不开党建力量的托举。杨家湾乡以“三力领航”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与精神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依托小洼村合作社,当地整合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的35万元新投入与村集体10万元资金,流转20亩土地建起种植基地,不仅让5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筑牢了村集体特色产业的根基。
如今,围场依托优质食用菌资源,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农户与合作社拧成产供销一体的利益共同体,推动食用菌产业链不断延伸。随着栽培规模逐年扩大,品质持续得到市场认可,这一特色农业正以蓬勃姿态铺就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