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瓷传承蕴匠心,法治护航助新程

2025-07-31
来源:每日早报网

七月的龙泉,窑火与剑影共舞,文脉偕暑气同扬。

2025年7月24日至26日,浙江工业大学明德尚法社会实践队踏入这片浸润千年文明的土地,在青瓷的温润釉色中触摸历史肌理,于宝剑的凛冽锋芒里体悟匠心传承,更在法治护航的创新沃土上,探寻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的深层密码。

瓷语千年,双馆深藏文明密码

青瓷博物馆的展柜如月光织就的宝匣,将1700年的窑火记忆静静封存。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青瓷专题博物馆,这里的每件藏品都是活着的历史。明德尚法队的队员们注视着五管瓶,其肩部五根管口彰显着墓葬中对"五谷丰登"的祈愿。当团队成员问及"为何内外分别上釉"时,讲解员解释:“两次上釉是为了手握处与别处均匀的釉色。”,这深藏着匠人对每一处细节的极致坚守。

图1:覆莲瓣纹五管瓶

图2:明德尚法队成员观赏五管瓶

转身踏入宝剑博物馆,两把"淬火寒泉"般的建筑轮廓劈开暑气。这座2024年新落成的专题馆,以四层空间串联起2500余年的铸剑传奇。从"龙渊"到"龙泉"的名称变迁,从欧冶子铸剑的传说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宝剑,队员们在锋芒流转中读懂:所谓名剑,从来都是时代精神的淬炼。

图3:龙泉宝剑博物馆

图4:欧冶铸剑的历史

青创园里,古法新声谱就华章

青创园三期的厂房里,老机床的锈迹与青瓷的莹润撞出别样火花。队员们在青瓷文创工作室见到新颖的立体冰箱贴时眼前一亮——千年釉色化作掌心的清凉;宝剑工坊里,锻打声与直播点赞声交织。剑瓷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古法技艺的代代相传,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与时代特色、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创新。

图5:青创园展示的艺术家作品

政策的温度让创新与文化传承更有底气。龙泉团委副书记黎丹红向实践队介绍了当地青年创业优待政策,涵盖“考察有补贴、创业有空间、住宿有公寓、生活有保障”等方面,免租金3年的工作室、青创公寓、“青创110”一日办结服务,为非遗传承装上“加速器”。团队成员询问青创园三期满员后新申请者的平衡问题,黎丹红副书记解释,“在外租赁享补贴;青创园有动态考核,不符要求且整改不到位会清 退;部分青年因困难主动退出;四期也将推出。”

图6:青创园中的工作室

图7:黎丹红副书记向明德尚法队队员介绍青创园

锤声里的传承,指尖上的匠心

宝剑工坊的晨光中,磨石与金属的摩擦声惊醒了沉睡的匠心。明德尚法队的队员们接过覆盖黑色物质的宝剑模型,用粗砂去除黑色的覆盖物,让宝剑真正的光华逐渐显现于眼前;细砂用于抛光,使其被打磨得更加熠熠生辉。

以小见大,这短短半小时的打磨,让1300℃火炉旁的坚守更显厚重。想到匠人需连续数日与铁花共舞,才懂"千锤百炼"从来不是形容词。金属剑坠仿佛映出队员们由于打磨而黝黑的手指尖,同时也映出一个真理,即传承不仅在博物馆的展柜于解说里,更在每双愿意触摸传统的手中。

图8:明德尚法队队员们亲手打磨宝剑模型

法治为弦,奏响文化保护的清音

在龙泉,法治如细密的针脚,缝补着剑瓷文化传承的每一处脉络。自2007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15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同坚实的护盾,为产业发展与技艺传承保驾护航。

在创新驱动的当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剑瓷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龙泉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专利申请予以扶持,设立青瓷宝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维权援助平台,严厉打击侵 权行为。因此匠人们的创新成果得以安心绽放,为剑瓷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9:龙泉青瓷博物馆《春夏秋冬》

三天行程终有尽时,而釉色与锋芒的故事仍在继续。实践队的脚步走过博物馆的展柜、青创园的工作室、工坊的铁砧,最终在“明德尚法”的旗帜下汇聚成成员们最深刻的感悟:龙泉剑瓷文化传承的长河里,匠心是船,创新是帆,而法治,是那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图10:明德尚法队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合影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