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帷幕的拉开,出行需求激增,铁路出行以其安全舒适、准时便捷等特性,成为众多旅客的首选交通方式。今年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8月31日结束,共计62天。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日均发送旅客1537万人次。
暑运大考,考的是巧思经营也是使命担当。为了满足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在三季度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每日安排增开临时旅客列车276列,日均计划安排开行旅客列车约11500列。同时开行特色旅游专列,推广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服务,满足不同出行需求。通过近些年的经营策略的变化,铁路部门愈加强化自身市场定位,在春运、暑运、节假日等关键节点精准抓住旅客出行需求,推出多种高铁和普速产品组合,精准对接不同旅客群体的出行偏好和地域特色。既抓牢高铁速度,又传承中国温度,这也是铁路的担当与使命,高铁如同纽带,拉近广袤疆域的时空距离,促进地区间人文交流和经济联系;普速守护人文关怀,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暑运大考,考的是铸牢安全也是服务提质。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7月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出行热潮与强对流天气狭路相逢,旅途难免增添烦扰,遇极端天气可能造成部分旅客列车晚点、停运,但安全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石,铁路部门将依据专业评估积极应对气象灾害,确保旅客安全无虞。妥善处置是应有职责,服务态度更要上善若水。电子票的普及,12306功能持续优化,一系列温馨服务的提供,都使乘车信息更加透明高效的传递给旅客,旅客的咨询、反馈、求助、投诉也能及时得到响应,便捷的信息传递能够化解因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也使旅客获得更多的被关注和理解的愉悦感,显著提升了旅途满意度与幸福度。
暑运大考,考的是文旅创新也是科技赋能。文旅创新深化了文化体验、丰富了客运服务,从驶过新疆全境的“新东方快车号”,到以熊猫为主题的“移动星级酒店”——“熊猫专列”,再到各地定制化旅游专列等,都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铁路正在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舞台。数亿次的手机购票、人脸识别,背后是稳定可靠的12306平台建设,每一次整合资源、运力配置的季度调图,背后是大数据技术在发力,候车室智能采光、光能发电和高铁供电,背后是新能源技术和电力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些年来铁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暑期漫漫,用心守护旅客出行路。答好暑运考卷就是铁路部门初心使命的践行,也是为人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