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联动·精康共融”推进精神障碍社区 康复服务——泸州市泸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效

2024-12-31
来源:每日早报网

精神卫生问题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影响深远。泸县民政局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优势,聚焦服务整合、特殊关爱、社会融入三大环节。通过创新举措,有效破解服务供给不足等难题,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聚焦服务整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针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创新开展“三师联动·精康共融”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一是强化专业支撑,组建专业化团队。引入精神康复专业社工机构、精神科医院及镇卫生院,共同组建了专业化社区康复团队。团队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专科医生”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同时,创新资金运作机制,与腾讯公益、泸州市慈善总会合作,上线“精康患者关爱行动”,筹集资金10207元,用于支持患者康复、家庭关怀及社区教育,确保了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构建三师康复团队,实现无缝衔接。三师康复团队的构建中,以社会工作者为枢纽,镇卫生院为服务平台,医社联动为全流程康复机制。通过强调社区支持、康复者自我发展与双向互动,成功推进了精神康复与住院康复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康复者与社区的和谐共融。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三是建立在地化康复站点,实现服务全覆盖。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在泸县玄滩镇正大街社区和泸县潮河镇卫生院设立了两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站点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服务,还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社区融合活动等方式,助力患者重建社交关系、提升社交技能、增强自信与自尊。站点的建立,能够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实现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全面覆盖与深度融合。

聚焦服务群体,构建全链条关爱体系。针对精康患者的具体问题及需求,构建了从“诊断”到“康复”的全链条关爱体系,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全面、细致的关怀。一是深入摸排,精准施策。项目团队通过入户走访,为100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了详细档案。在充分掌握患者生活状况、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服务方案,并进行了持续跟踪评估。目前,已开展个案服务10人/101次,惠及200人次患者。这不仅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服务的信心和期待。二是精准康复,全方位服务。推行了“五单”服务模式(需求询单、服务点单、任务派单、服务接单、效果评单),为患者提供了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创新了“娱疗”小组活动,融合了美食、趣味、手工等元素,鼓励患者走出家门、参与互动。通过这些活动,患者不仅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减轻了孤独感、增强了生活信心,还逐渐融入了社会大家庭。迄今为止,已开展5类92节小组活动,吸引了2600余人次参与,有效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三是强化家庭支持,构建社会网络。定期举办家庭支持小组活动,分享康复经验,减轻家庭负担,增强患者家庭的社会支持力量,形成患者、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康复生态。

聚焦社会融入,打破患者社会隔离壁垒。服务致力于打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隔离,促进其融入社区、参与社会。一是构建包容性社区文化,提升居民认知与接纳度。通过举办中秋、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文艺汇演和宣传等活动,展示患者才艺,提升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的认知与接纳度。通过这些活动,累计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了300人次,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患者真实生活和需求的了解,有效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二是拓展社交网络平台,增强患者参与感。利用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发布康复知识、活动信息,搭建患者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桥梁。通过这些平台,患者不仅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康复资讯和活动信息,还能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增强了患者的社会参与感,还提高了精康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三是深化社区共融共建,推动社会融合。紧密结合传统节日、助残日等节点,创新服务形式,举办多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文艺汇演、健康讲座等多元化形式,增加患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提升公众对精神障碍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事业,逐步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四是专题培训扩宣传,构建友好社区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开展了专题培训和宣传活动。通过链接专科医生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了精神障碍的症状、成因和治疗方法等知识。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的认知水平,还消除了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截止目前,已开展链接专科医生的知识讲座2场,吸引了村/社区专委专干、精防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精康患者及家属等200人次参加。

泸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还推动了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下一步,将继续秉持“三师联动·精康共融”的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方式。从“娱疗”扩展到“慈善”+“农疗”的服务方式,通过引入慈善资源和农业疗法等元素,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康复服务。同时,继续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更多精神障碍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